高等学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要求高等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这要求我们,必须紧密结合时代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高校工作和大学生思想实际,切实把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新做活做实。
做新,立足于工作创新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正处在一个需要创新也鼓励创新的时代,是一个只有创新才能不断发展进步的时代,各项工作都离不开创新。做好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可以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继承优良传统,坚持我们的工作优势和好的做法,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并进一步发扬光大;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准确把握时代要求、环境变化和工作对象情况,不断推进理念思路创新、内容形式创新、方法手段创新。
一是创新教育理念。理念一变天地宽。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确立,应立足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定位,避免思想政治工作愿景与现实脱离,避免我们说的、要求的、引导的、期待的与大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愿、所求脱节背离,更不能南辕北辙。我们的教育内容要有说服力、有感染力,而不能空洞说教、无关痛痒。我们要确立思想政治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全面发展的新质量观,克服唯科学文化素质单向发展的质量观,在着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激发和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促进全面发展;要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现行课程与潜性课程并重的资源观,重视师生学习共同体、班级及宿舍文化、校园环境等潜性课程建设,让大学生接受全面系统教育,使之个性得到和谐发展;要确立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承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综合作用观,发挥各方面教育力量和教学因素,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二是创新教育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平台。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完善教材体系,提高教师素质,创新教学方法。当前,一些高校对思想政治课重视程度不够,课程内容空洞乏味、形式陈旧落后,导致课堂抬头率和吸收率不高。面对这种现状,高校要全面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综合改革创新,紧密联系当代大学生思想实际和学习实际,遵循教学规律和思想教育规律,在编好教材、建好队伍、抓好课堂教学上下足功夫,变说教为说理,变灌输为互动,把课上好上活,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带动,高校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潜力,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注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大学生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有机结合起来。
三是创新教育机制。思想政治工作的丰富性和延展性,决定了高校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起“大思政”工作机制,进而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抓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班子是核心,队伍建设是关键。高校党委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建立健全统一领导、权责清晰、齐抓共管、分工明确、运转有序的工作机制。高校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必须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培养造就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引导专任教师自觉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要拓展选拔视野,抓好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健全激励机制,整体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建设,进一步明确政策导向、完善配套措施,吸引更多教师特别是优秀青年教师兼职从事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高校各职能处室机关干部和管理人员同样应当发挥好育人作用,要通过提高服务质量,用良好的工作形象、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参与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做活,立足于灵活多样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做好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在“活”字上下功夫,要在灵活多样上做文章。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生龙活虎、朝气蓬勃、思想活跃的年轻人,必须根据工作对象特点和实际去做思想政治工作,而不能拘泥于固有模式遇到新情况而不善于变通。立足于灵活多样,要努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灵活、手段多样、形式多彩、措施得力。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突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强化言传身教和实践育人,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吸引力,达至春风化雨、入脑入心。
一是发挥新媒体传递力。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个性心理等,已经产生了十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高校要树立互联网思维,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使互联网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要积极适应网络时代特点,遵循新媒体发展规律,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针对大学生的信息传播和接受习惯等实际特点,壮大网络舆论引导力度,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传递力,唱响网上主旋律。高校要整合网上教育教学资源,加强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专业学术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创建网上党校、网上论坛。要适应青年学生的语言风格和接受习惯,多讲接地气、有生气的网言网语,把讲道理与讲故事结合起来,让学生听得进、入得心。要适应青年学生的信息需求特点,采取个性化、互动式的服务方式,量身定制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产品,定向推送并精准服务学生,提高青年学生的关注度与参与度。
二是突出文化育人亲和力。校园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二课堂,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以其青春、时尚的特点而备受大学生喜爱。这要求高校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各社团的作用,规划并办好各种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和读书会、学术沙龙等,要加强引导和管理,发挥正能量和积极效应。学生工作部门、共青团和有关组织要积极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用中国梦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凝聚青年学生对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关注和思考,积极响应党团组织的工作号召和思想动员,同时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良好校园文化环境的受益者。
三是强化实践育人渗透力。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塑造青年学生精神高地的一个重要抓手。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并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能真正掌握,也只有真正联系实际,才能真正用好。青年学生只有到实践中去,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才会不断得到提高。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一些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搞形式”“走过场”等情况,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效果。高校要采取措施克服这种状况,积极探索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力求取得实质性成效。要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断丰富社会实践内容和形式,提高社会实践质量,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去感悟,在志愿服务岗位、到企业农村中去体验,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发挥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渗透力。
做实,立足于扎实有效
“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着眼于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狠抓实效性,狠抓工作落实。“名必有实,事必有功”。思想政治工作本来就易于被人看虚,假若再实功虚做,真成了虚讲虚效,那就不但是白费口舌白费劲,关键是坏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好名声,葬送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战斗力。到头来,就不只是事倍功半,而且会无功而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实,要扎实有效,要收到实际成效,必须从各个工作环节上堵塞漏洞,认真对待每一个方面和每一个过程,把“做实”的要求贯彻到底,把“做实”的要求牢牢抓在手上。其中,最要紧的也是最要注意的,是从学生实际出发、贴近学生实际。
一是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当前在校就读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他们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道德观念,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过程中,由于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针对这种情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提升思想境界,明晰大是大非,站位高远,强化工作力度,特别要对接学生思想需求,及时了解掌握最新动态,倾听他们的心声,认真辨析是非曲直,积极进行正面引导。要平等待人,坦诚讨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使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气、入人心。针对大学生群体中的差异化现象和差异化特征,还要注意制定富有针对性、体现科学性的分类指导方案,采用启发式、体验式、互动式等方法,及时回应学生心中的疑问、阐释存在的疑惑。
二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成长中的实际困难,是最有效果、最有说服力、最有影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高校要落实好有关政策,加强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工作,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完善资助政策和措施,形成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包括助学奖学金、勤工助学基金、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在内的助学体系,帮助经济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特别要做好学生入学适应、就业择业阶段和学生思想情感困惑、家庭变故等特殊时期的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定期深入学生谈话交流、特殊学生重点跟踪等工作机制,全面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情况。处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班主任要“沉”到学生之中,对自己所属班级的具体情况和每个学生的特点都要有一本账,以便全面细致地开展思想教育,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措施实、效果好”。
三是贴近学生成才实际。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最终要落脚到大学生健康成长、健康成才上。人才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追求。高等学校要从严治教,加强管理,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大学生学业发展创造条件,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打好坚实基础。同时,高校要坚持把职业生涯教育、人生意义教育、生命价值教育覆盖到学生学习全过程,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珍惜人生和生命,珍惜大学生涯和学习时光,还要完善成才服务体系、就业帮扶体系、人生指导体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信息服务系统,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要通过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真正把党和政府对大学生的关怀落到实处,切实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来源:人民网 作者:商志晓)